桃李面包上半年净利润3.69亿元,37家子公司17家亏损

8月10日晚间,桃李面包披露半年度报告。


报告显示,2021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.39亿元,同比增长7.32%;净利润3.69亿元,同比下滑11.59%。



在此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快报中,桃李面包将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,去年同期受国家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影响,公司各项成本费用低于本期,以及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,促销活动相对较少,返货率及折让率都低于本期。


从半年报来看,2021年上半年桃李面包的营业成本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均增加,其中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.29%,原因为报告期内人力成本增加。


此外,4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快报中,桃李面包将净利润下滑16.27%的原因解释为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,多数同行及餐饮行业未及时复工营业,面包成为更多人的首选。另外由于疫情,公司2020年享有国家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,促销活动减少,返货率、折让率及各项成本费用均低于本期。



按照桃李面包的说法,疫情带来了利好、成本费用低,再加之国家相关政策扶持,2020年桃李面包的业绩应该有较好表现,事实上,桃李面包在2020年尽管实现了29.29%的净利润增长,但营收增速仅为5.66%,结束了自2012年近十年来的双位数增长,并创历史新低。尽管营收增速在2021年上半年回升至7.32%,但仍未恢复至2019年以前的双位数增长态势。


同时,半年报披露的37家子公司中,有17家亏损,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,其中江苏桃李亏损最为严重,亏损1077.50万元。


具体来看,在华东市场,浙江、江苏子公司上半年的亏损额度,追平甚至超过去年全年的亏损,分别亏损50.35万元和1077.5万元;在华南地区,海南子公司半年亏损829万元,较去年一年524万元的亏损扩大近一倍。东莞子公司由盈转亏,从盈利327万元转为亏损221万元。其余包括福州、厦门等在内的南方子公司都延续了去年的亏损态势。


在近半数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,桃李面包也不得不“忍痛割爱”。2021年1月16日,桃李面包发布公告称,为优化资源配置及资产结构,降低管理成本,提高运营管理效率,注销深圳桃李面包有限公司;2020年11月,桃李面包董事会通过注销全资子公司南昌桃李和济南桃李,理由是“优化资源配置及资产结构,降低管理成本,提高运营管理效率”。


公开资料显示,桃李面包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,2000年之后,桃李面包开始向全国市场拓展。2013年,内蒙古桃李、青岛桃李、济南桃李成立;到2015年,该公司基本完成北方地区布局;2015年上市后,桃李面包成立东莞桃李、武汉桃李,开始了对华南及华中市场的拓展。


随着中国经济增长、居民生活水平提高,以及国外原料和技术进入,我国烘焙行业从20世纪末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。


桃李面包恰好在烘焙行业快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入局,以“中央工厂+批发配送”的短保面包模式切入,至今,短保面包依旧是桃李面包的营收支柱,2020年年报显示,公司核心产品桃李品牌的面包及糕点占收入比重达97.89%。


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我国面包行业集中度较低,尚未出现真正的龙头企业,川财证券今年6月发布的研报显示,桃李面包作为短保面包的龙头企业,在面包行业的市占率仅为7%。


与此同时,市场竞争加剧逐步挤压桃李面包的生存空间,好利来、味多美、曼可顿、达利食品等已入局短保面包赛道。尤其是2017年,中国最大的本土食品企业达利宣布入局短保面包市场,并于2018年发布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低价狙击桃李面包。同样在2018年,与桃李面包一样采取“中央工厂+批发”模式的老对手宾堡收购了北京曼可顿、上海曼可顿、广东曼可顿和四川曼可顿100%的股权,进一步争夺短保面包市场。


桃李面包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,自上市以来就开始大力推动南下。2021年半年报中,桃李面包仍表示,2021年上半年,公司继续加大力度拓展华东、华南等新市场。

分享

扫码关注官方微博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